鱼卵甲藻病
鱼卵甲藻病的病原体及防治要点
观赏鱼的卵甲藻病的病原体为卵甲藻,该病又叫白鳞病、打粉病。卵甲藻主要是靠寄生在鱼体表面存活的,当水温在22-32℃,PH值5-6。5的时候,是最适合它们的生长繁殖的。
一、卵甲藻病原体
寄生性嗜酸卵甲藻,藻体呈肾状,宽大于长,宽102-155微米,长83-130微米。主要危害金鱼,春末至秋季最严重,一般在酸性的池水即氢离子浓度为316。3-10000mlol/(PH5-6。5)中,水温22-32℃时发生此病。金鱼放养太密,缺乏动物性活饵料,病情更加严重。
二、防治方法
用硼砂10-25ppm、生石灰5-20ppm全池遍洒,使池水的氢离子浓度调节100nmol/L以内(即PH7以上),可使嗜酸卵甲藻脱落。将病鱼转移到水质为碱性的缸或小池中,病鱼很快痊愈。
词条相册
观赏鱼卵甲藻病的症状表现
观赏鱼卵甲藻病又叫打粉病、白鳞病,是观赏鱼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,病原体为卵甲藻。一般在水温22-32℃时比较容易爆发此病,当观赏鱼的放养密度过高,缺乏动物性活饵时该病会更严重。
病鱼初期体表粘液增多,背鳍、尾鳍及体表出现白点,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、头部和鳃内。骤看与小瓜虫病的症状相似,仔细观察,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。显微镜检查白点,卵甲藻是不会动的,与小瓜虫有明显的区别。后期病鱼呆浮水面,或在水中群集成团,身上白点连接成片,就像囊了一层白粉。最后病鱼瘦弱而大量死亡。 鱼体感染初期,症状不明显,随着病情加重,在病鱼的体表、鳍条和鳃上肉眼可见许多白点,病鱼显得烦躁不安,鱼体消瘦,体色发黑,严重时停止摄食,鳃丝腐烂,鳃盖不闭合,呼吸困难。最后导致死亡。